查看: 4536|回复: 9

GPS 发展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3-3 14:21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分享到:
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,自此,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,汽车就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它有效地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,使得人和物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效率进行流通,促成了人类生产力的飞跃,甚至由于对汽车的高度依赖,美国就被戏称为是建立在车轮上的国家。


不过虽然汽车解决了物理距离的问题,但它却无法突破人类地理经验的限制,我想驾车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:在一个小时之内,我们虽然可以驱车飞驰100公里,但有时却难以找到10公里范围内的一栋建筑。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,GPS(Global Position System)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我们带来了可行的解决方案。GPS能够准确无误地存储所有的地图和道路信息,并且以手把手的方式指导驾车者应该在何处转弯或者何处减速,事实上,虽然最初定位于美国军用,但目前的GPS导航系统已经在民用市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,它能够让普通驾车者完全摆脱个人地理经验的束缚,轻松到达任何能够地点。

目前GPS导航系统在日本的装机率已经超过了50%,是全球最高水平;在欧洲的装机率为25%;美国的装机率则达到了10%;然而,GPS系统在我国的装机率还不到5%。总体来看,GPS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,而且存在更多的潜在资源可供开发。根据日本富士Chimera的调查结果显示,到2015年,与GPS智能交通相关的设备,其全球市场将会达到197.09亿美元。这片蓬勃发展的市场给人以朝气和希望,于是,在2007年年初,我们中关村在线GPS频道总结了GPS设备可能的发展方向,希望能够穿越迷雾,看到GPS导航技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正确走向。

从宏观的产业来看,GPS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:

1、定位精度提高,定位速度加快。

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,以及新的软/硬件开发工具的出现,GPS技术也将获得快速发展。从早期的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,发展到目前的差分定位和广域差分定位;从接收到数据后处理到目前的实时数据处理;而更高速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让数据更新率降低到0.1秒,最新出现的相位差分(RTK)技术理论上甚至可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。令人激动的技术进步将会继续刷新GPS的定位精度和定位速度。

2、应用范围广,与其他领域技术密切融合。

在ITS(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)智能交通系统中,地理信息系统(GIS)使用GPS采集数据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而且除了海陆空导航之外,其他精确定位、卫星定轨、灾害监测、大地检测以及大气研究等多个领域,GPS的角色都不可或缺。在未来,GPS的应用必将更加多样化,所缺的只是我们的想象。

3、深入民用,走进日常生活。

目前,GPS技术不仅收入纳入了跨学科的技术领域,而且其民用领域的发展更加高速。最大的应用在于汽车导航,以及各种工程施工中的定位服务,据悉,目前我国的重型机械,都已经开始全面安装GPS导航设备,在实现导航的同时,还能够实现监控工作时间、所用油料等相关信息。而GPS产品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,以下我们将从微观方面重点介绍GPS接收器的未来发展趋势。

4、设备/地图厂商开始整合,产业趋于成熟。

设备厂商:

面对100多亿美元的市场,不仅专业的GPS制造商,很多传统厂商和新兴企业都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。诺基亚、惠普以及新兴的HTC都已经推出了集成GPS模块的手机,而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也已经准备下口GPS这块诱人的“蛋糕”。另外中国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中心,生产GPS设备的厂家已经不胜枚举,即使在大陆,除了合众思壮、宇达电通、新科和城际高科这本土四大家之外,据保守估计,南方已经有超过500家的大小工厂在从事GPS生产。

神达公司完成了对Navman的收购之后,市场份额跃居欧洲第二



而目前在美国GPS市场,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被三家巨头Garmin、Magellan和TomTom所把持,三者的占有率分别为47%、19%和11%(2006年10月份与11月份数据);而在欧洲,市场份额同样集中在前三名手中,其中,总部位于荷兰的TomTom公司以30.5%的份额占据第一,而在07年02月神达公司公布了对Navman的收购之后,Mio将会以大约20%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的位置,来自美国的Garmin则以18%居于第三。
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在GPS较发达的欧洲和美国,市占率前三位厂商所拥有的份额总和都已经超过了市场整体规模的70%。随着时间的进展,GPS产业的马太效应将会愈加明显,那些不具备规模实力的生产厂商将会逐渐丧失生物链中的位置,并最终消失。现在再来对比我国GPS制造业的混乱现状,大家一窝蜂上马GPS,其结果最终会是百花齐放还是万马齐喑?我想,这个问题已经有欧美GPS市场的表现给出了答案。

地图厂商:

而至于地图厂商,同样面临整合的境地,其中欧美电子地图市场已经由美国的Navteq和荷兰的TeleAtlas两家公司垄断,而GPS产业最发达的日本,电子地图行业也已经由开始的13家企业最终演变为由Zenrin、MapMaster和IPC三家企业所把持的境地。在我国,从2003年开始,国家测绘局共审批了北京瑞图万方、北京四维图新、上海畅想、北京高德、北京灵图、深圳凯利德、武汉吉奥、北京易图通等九家具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的电子地图企业。后来由于瑞图万方收购了上海畅想,形成了当今俗称“八大图商”的局面。

这八大图商的实力参差不齐,纷纷与世界主流图商合作,本土图商借以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,而国外图商则借此进入中国市场。其中四维图新与Navteq合作,瑞图万方与TeleAtlas合作,易图通于Zenrin合作,被收购的上海畅想则在2000年3月与MapMaster达成合作。看着国外电子地图巨头与国内图商纷纷捉对合欢,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近代史上各个军阀纷纷投靠国外势力,希望借此问鼎中原的混乱局面。

市场需求是有限的,这个空间对于八家图商来说无疑过于拥挤,在2007年,这个公认的GPS井喷年,优胜劣汰、强存去弱将会被再一次印证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3-3 21:54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3-4 22:29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4-29 23:42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5-5 19:10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5-5 19:11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5-6 11:56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5-15 17:5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08-10-19 03:34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
回复:GPS 发展

原帖由starinsky于2008-03-03 14:21发表:
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,自此,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,汽车就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它有效地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,使得人和物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效率进行流通,促成了人类生产力的飞跃,甚至由于对汽车的高度依赖,美国就被戏称为是建立在车轮上的国家。


不过虽然汽车解决了物理距离的问题,但它却无法突破人类地理经验的限制,我想驾车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:在一个小时之内,我们虽然可以驱车飞驰100公里,但有时却难以找到10公里范围内的一栋建筑。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,GPS(Global Position System)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我们带来了可行的解决方案。GPS能够准确无误地存储所有的地图和道路信息,并且以手把手的方式指导驾车者应该在何处转弯或者何处减速,事实上,虽然最初定位于美国军用,但目前的GPS导航系统已经在民用市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,它能够让普通驾车者完全摆脱个人地理经验的束缚,轻松到达任何能够地点。

目前GPS导航系统在日本的装机率已经超过了50%,是全球最高水平;在欧洲的装机率为25%;美国的装机率则达到了10%;然而,GPS系统在我国的装机率还不到5%。总体来看,GPS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,而且存在更多的潜在资源可供开发。根据日本富士Chimera的调查结果显示,到2015年,与GPS智能交通相关的设备,其全球市场将会达到197.09亿美元。这片蓬勃发展的市场给人以朝气和希望,于是,在2007年年初,我们中关村在线GPS频道总结了GPS设备可能的发展方向,希望能够穿越迷雾,看到GPS导航技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正确走向。

从宏观的产业来看,GPS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:

1、定位精度提高,定位速度加快。

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,以及新的软/硬件开发工具的出现,GPS技术也将获得快速发展。从早期的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,发展到目前的差分定位和广域差分定位;从接收到数据后处理到目前的实时数据处理;而更高速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让数据更新率降低到0.1秒,最新出现的相位差分(RTK)技术理论上甚至可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。令人激动的技术进步将会继续刷新GPS的定位精度和定位速度。

2、应用范围广,与其他领域技术密切融合。

在ITS(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)智能交通系统中,地理信息系统(GIS)使用GPS采集数据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而且除了海陆空导航之外,其他精确定位、卫星定轨、灾害监测、大地检测以及大气研究等多个领域,GPS的角色都不可或缺。在未来,GPS的应用必将更加多样化,所缺的只是我们的想象。

3、深入民用,走进日常生活。

目前,GPS技术不仅收入纳入了跨学科的技术领域,而且其民用领域的发展更加高速。最大的应用在于汽车导航,以及各种工程施工中的定位服务,据悉,目前我国的重型机械,都已经开始全面安装GPS导航设备,在实现导航的同时,还能够实现监控工作时间、所用油料等相关信息。而GPS产品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,以下我们将从微观方面重点介绍GPS接收器的未来发展趋势。

4、设备/地图厂商开始整合,产业趋于成熟。

设备厂商:

面对100多亿美元的市场,不仅专业的GPS制造商,很多传统厂商和新兴企业都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。诺基亚、惠普以及新兴的HTC都已经推出了集成GPS模块的手机,而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也已经准备下口GPS这块诱人的“蛋糕”。另外中国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中心,生产GPS设备的厂家已经不胜枚举,即使在大陆,除了合众思壮、宇达电通、新科和城际高科这本土四大家之外,据保守估计,南方已经有超过500家的大小工厂在从事GPS生产。

神达公司完成了对Navman的收购之后,市场份额跃居欧洲第二



而目前在美国GPS市场,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被三家巨头Garmin、Magellan和TomTom所把持,三者的占有率分别为47%、19%和11%(2006年10月份与11月份数据);而在欧洲,市场份额同样集中在前三名手中,其中,总部位于荷兰的TomTom公司以30.5%的份额占据第一,而在07年02月神达公司公布了对Navman的收购之后,Mio将会以大约20%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的位置,来自美国的Garmin则以18%居于第三。
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在GPS较发达的欧洲和美国,市占率前三位厂商所拥有的份额总和都已经超过了市场整体规模的70%。随着时间的进展,GPS产业的马太效应将会愈加明显,那些不具备规模实力的生产厂商将会逐渐丧失生物链中的位置,并最终消失。现在再来对比我国GPS制造业的混乱现状,大家一窝蜂上马GPS,其结果最终会是百花齐放还是万马齐喑?我想,这个问题已经有欧美GPS市场的表现给出了答案。

地图厂商:

而至于地图厂商,同样面临整合的境地,其中欧美电子地图市场已经由美国的Navteq和荷兰的TeleAtlas两家公司垄断,而GPS产业最发达的日本,电子地图行业也已经由开始的13家企业最终演变为由Zenrin、MapMaster和IPC三家企业所把持的境地。在我国,从2003年开始,国家测绘局共审批了北京瑞图万方、北京四维图新、上海畅想、北京高德、北京灵图、深圳凯利德、武汉吉奥、北京易图通等九家具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的电子地图企业。后来由于瑞图万方收购了上海畅想,形成了当今俗称“八大图商”的局面。

这八大图商的实力参差不齐,纷纷与世界主流图商合作,本土图商借以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,而国外图商则借此进入中国市场。其中四维图新与Navteq合作,瑞图万方与TeleAtlas合作,易图通于Zenrin合作,被收购的上海畅想则在2000年3月与MapMaster达成合作。看着国外电子地图巨头与国内图商纷纷捉对合欢,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近代史上各个军阀纷纷投靠国外势力,希望借此问鼎中原的混乱局面。

市场需求是有限的,这个空间对于八家图商来说无疑过于拥挤,在2007年,这个公认的GPS井喷年,优胜劣汰、强存去弱将会被再一次印证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0-3-7 16:55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
RE:GPS 发展

已阅,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/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

手机版|小黑屋|与非网

GMT+8, 2024-6-3 05:04 , Processed in 0.193117 second(s), 33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ICP经营许可证 苏B2-20140176  苏ICP备14012660号-2   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

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4, Tencent Cloud.